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合肥晶澳太阳能:一块光伏面板上的“大能量”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量:131   来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低碳生活理念不断普及,光伏行业迎来了利好发展时机。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抢抓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殊荣。

深耕细作

打造光伏全产业链

  8月3日,来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高大的光伏组件生产车间内宽敞明亮、现代化设备错落有致,整个厂区几乎看不见一丝灰尘。整个生产线上,全是机器人在作业,只有几名技术人员在保障机械运转。一块块电池片被机械手臂串联成一组,再沿着生产线进入层叠区,经过层压、测试等工艺流程,一件件光伏组件的产品就可以包装出厂了。“每个生产车间每天可以生产1.2万块组件,目前有5个这样的生产车间。”合肥晶澳副总经理周永告诉记者。

  “刚刚我们在车间看到的生产设备全部是国产,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摆脱了原材料、市场、设备‘三头在外’的窘境。”周永说。据了解,前些年,光伏行业被国外垄断,一台用于生产的串焊机需要1000多万元人民币,现在仅需要130多万元就能购买到,而且产能是以前设备的3倍至4倍。产品也远销海内外,公司去年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第3位,近70%的组件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在全球光伏市场建立起较为明显的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

  在光伏组件展示区,记者发现,有一块组件产品与别的不同,正反面都有电池。“这是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正、反面都能发电。”周永介绍,同常规组件相比,双面光伏组件具有绝缘好、易清洗、更高的发电效率等优势,晶澳是目前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的企业。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晶澳科技在海内外12个生产基地之一。从2010年开始,晶澳从单一的电池环节向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电站扩展,经过10多年努力发展,公司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各生产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上建立起了人才团队和技术优势,深耕细作,形成了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全产业链运营有利于公司加深对光伏行业各个关键环节的理解,各生产环节从排产供应、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业链协调也可充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周永说。

技术攻关

引领光伏产业

  晶澳从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在紧盯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光伏市场同时,积极布局南亚、东南亚、澳洲、中美洲、南美洲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发挥国内生产工厂的成本优势,供应国内和全球市场客户,同时,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公司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建立了全产业链工厂,可以更好地满足更多海外市场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组件产品。

  “我们一直坚持光伏产品更新和性能提升,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和核心研发技术团队,在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下,公司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转换效率、功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周永说。

  晶澳先后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光伏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与国际著名的美国能源部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据了解,目前晶澳量产的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0%。“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电池转换效率只有15%,提高了不到9个百分点,虽然听起来不多,但要知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成本可降低7%。提高电池转换率技术难度较大,每提高1个百分点都是难得的。”周永说。

  晶澳将始终秉承“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企业使命,以“稳健增长、持续盈利”为经营原则,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解决方案平台企业。周永介绍,未来,晶澳将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继续优化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组件效率和稳定性。同时,研发中心在积极准备异质结高效电池的中试线,今年下半年陆续试产,实现未来更高功率组件的远景规划。公司将更加积极地发挥研发实力,在不断提高电池和组件功率、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同时开发满足高端用户需求的定制高效美观的组件以及应用于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各类电池。

渔光互补

促进绿色发展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使得一块块小小的光伏面板,蕴藏着无限能量。合肥晶澳的产品目前应用到我省十几个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传统的水产养殖和新兴的光伏发电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了大效益。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九华山下青阳县新河镇,一座雄伟的百兆瓦级光伏水面电站正沐浴在阳光中静静发电。“该项目总规模100兆瓦,晶澳为该项目提供部分组件。”公司综合部经理常磊指着公司展板介绍。

  在淮南,占地约6800亩的窑河渔场太阳光伏项目中总投资16亿元、120兆瓦组件也由晶澳供货。据了解,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达19200万千瓦时,相当于34.7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每年节约标准煤5.76万吨。常磊介绍,“渔光互补”模式更适合特色水产养殖,尤其适用于底栖性水产。光伏组件为养殖的鱼类和虾类提供了遮蔽,减少了水面的采光率,能够抑制蓝藻等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环境。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启了水下养殖、水上发电的双赢模式,“渔光互补”不但不额外占用耕地,还能进一步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减轻环保压力,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绿色能源利用的新途径。鱼塘与光伏的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晶澳将继续参与到农业光伏项目中,帮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常磊说。

  日前,《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提出到2023年力争全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突破80吉瓦。鼓励有条件地区瞄准光伏龙头企业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支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套企业。突出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优势,发挥我省出口较为便利、光伏玻璃产地等优势,重点推动电池、组件、逆变器、储能系统等中下游环节以及光伏玻璃等配套环节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我们光伏企业增添了信心。”常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