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合肥积极探索以节约集约用地支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4-05-17   浏览量:116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5月14日,自然资源部与安徽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记者了解到,合肥正积极探索以节约集约用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扎实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目前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示 范

   “网红打卡地”如何“腾笼换鸟”

  作为合肥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合柴文创园区位于包河区、蜀山区、合肥经开区节点处,周边为城市建成区。

  前些年,合肥市通过城市空间体检,发现合柴文创园区所在的片区原有布局散乱、功能不合理、用地粗放,片区整体空间利用效率低下。

  为更好激活这片区域的发展动能,合肥将其打造成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示范项目。规划占地1520亩,包括原合肥柴油机厂区以及城中村(含棚户区)。

  通过划分并编制单元详细规划,将合柴文创园区定位为科技文化创意综合片区,补齐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功能短板。

  由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分批次启动片区整体收储,实现片区综合开发、资金平衡。其中,在柴油机厂核心厂房区域,对原193亩用地范围内约6万平方米老厂房予以保留,剩余140亩土地上建筑物拆除,形成净地。

  坚持产业导入,实施老厂房活化利用,保留城市工业记忆,打造文创新地标。随后,该片区成功引入艺术展览、数字媒体、设计服务等新业态企业137家,实现“腾笼换鸟”。

  此外,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策划设计,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该片区出让土地达834亩,合柴文创园建成区已解决2000余人就业。

  重 点

    推进13个片区连片收储开发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士指出,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发挥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点石成金”作用。“释放了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的红利,实现了低效空间成功转换。”

  近年来,合肥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持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市通过推广合柴园片区改造经验,重点推进13个片区连片收储、综合开发。

  同时,坚持邻避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供电高压廊道入地迁改,释放用地空间。半边街、圩美磨滩等低效用地空间华丽转身,资源权益价值显著提升。

  活化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体育公园,利用街角路边零星空闲地建“口袋公园”,幼儿园配备“三件套”等做法,得到市民广泛称赞。推进集中连片改造,700余宗低效工业用地“一地一策”处置。

  根据统计,试点以来,全市共摸清低效用地3.16万亩,2023年共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04万亩。

  “实现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提高,建设用地亩均效益显著提升,增强了城市品质功能活力。”相关人士表示。

  计 划

    出台产业用地闭环管理办法

  安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是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正积极探索以节约集约用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扎实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起到很好示范作用。

  其中,通过深化顶层设计,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合肥以“规建治一体化”改革为引领,在安徽率先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提升行动、产业用地全域治理,让节约集约用地思想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高度融合。

  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探索混合用地供给、鼓励土地复合利用、探索零星用地供应、探索“带方案出让”。拓宽低效用地盘活方式,推广“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制度、支持低效工业用地升级新型产业用地、支持城乡存量用房转换利用等。

  现阶段,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辖五县(市)一区先后获得国家级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称号,四个县区连续获得国务院大督查用地指标表彰,肥东县、长丰县当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目前,合肥市已制定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初步完成市、县(市)两级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编制。

  合肥还计划制定出台合肥市产业用地闭环管理办法,制定市级层面片区收储政策,制定差别化土地使用税调节政策,建立“地企数据对应”智慧场景系统,促进空间利用更高效,功能融合再提升。吴奇 罗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