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亩均论英雄 “寸土”生“寸金”
发布日期:2023-03-27   浏览量:109   来源: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近年来,合肥多地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算好“亩均账”,让土地“活”起来,提高土地“含金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算好“亩均账”提高“含金量”

一亩地的工业年产值,想象空间有多大?坐落在包河经开区的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1711万元。亩均税收93.38万元/亩,远远高于投资协议书要求的亩均税收需大于30万元/亩的“硬性指标”。

也正是因为这一漂亮成绩,包河区根据“一企一策”,对企业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并积极协助办理土地供应手续,通过“标准地”模式分别完成供地64.7346亩、35.9079亩。

让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先进产能腾挪空间。据了解,包河采取“一企一档一策一图”,通过合作开发、自主转型、项目嫁接、收储收回等多样方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推动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配置。

通过建立“一企一档一策一图”,包河区完成了161个工业企业、10553.7亩土地摸排,全面摸清了工业底数。

除此之外,包河区还用正向激励为企业鼓劲。按照新修订的《包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包河区对当年亩均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或亩均经济贡献达到3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按照1.5万元/亩给予管理团队最高8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当年亩均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或亩均经济贡献达到4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按照2万元/亩给予管理团队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小空间”里谋求“大发展”

在合肥高新区铭传路与石莲南路交口,一块70亩的地块,处置后亩均税收超100万元……是什么“催化”了这一神奇景象?答案是“亩均论英雄”。

面对企业快速发展扩产需求和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合肥高新区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创新实践并总结了一套全域治理模式,让“低效闲置存量”变成“高效优质增量”,在“小空间”里谋求“大发展”。

为了推动“低效用地”治理,合肥高新区在全省范围内首创了“健康体检”和“土地管家”制度。所谓“健康体检”,是针对闲置和低效用地企业可能存在的生产经营风险,通过环保、应急、消防等职能部门全面有效及时的协同联动,强化执法监管,帮助引导企业发现解决经营管理问题,形成监管合力,加速处置进度。

“土地管家”则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律师、会计师、城乡规划师、土地评估师等社会专业力量破解政府专业和人力瓶颈,用第三方服务的“柔性”协力,化解低效用地存量,甄别、防范低效用地增量,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目前,合肥高新区创新推出的这项“健康体检+土地管家”管理制度,已于今年初被写入《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推广。

在2022年合肥市亩均效益评价中,合肥高新区是全市13个县区中唯一无企业归为D档的县区。其中,A类企业总数突破163家,参评企业亩均税收(67.8万元/亩)、研发投入强度(4.9%)、全员劳动生产率(1185.6万元/人)、单位能耗营业收入(38.7万元/tce),四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亩均效益”成效显著。

让“优生更优” 让“差生变强”

鼓励企业充分开发已有供地,提升亩均产出效益;推进“提质增效”,鼓励具有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供地企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厂区布局调整,加大投资强度,提升亩均产出……为让企业主动转变理念,加速“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肥西在摸索中逐步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双重机制。

2022年3月,肥西县与亿帆医药签署合作协议,亿帆基因重组生物制药基地正式落户合肥。然而,受限于土地资源,企业决定向空中要效益、向地下要空间,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为支持我们发展,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对我们周边用地进行重新整合,为企业拓展了80多亩土地,将我们本来的化学制药研产基地并入此次规划,形成了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的升级产业园。”亿帆医药运营总监张大巍说,未来这里将升级为以亿帆医药为代表的研产销一体生物医药园。

截至去年年底,肥西县完成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治理项目54个,共计3656.96亩。“通过亩均效益评价找准企业当前定位,再配套实施土地、电、气、水、资金等差异化要素保障措施,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倒逼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让‘优生更优’,让‘差生变强’,最终实现‘寸土’生‘寸金’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肥西县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处置专班负责人说。